四川省蒲江县科学技术协会
近年来,在中国科协及省、市科协关心指导下,蒲江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以科普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科普阵地建设、优化科普供给服务,着力打造规范化建设、智慧化传播、社会化协同的科普生态,有效提升了公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强化政策环境支持,完善基层组织体系
历年来,蒲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将科学普及作为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并提供政策环境支持。先后出台《蒲江县科普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蒲江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实施方案》《蒲江县全民科学素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成立蒲江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县科普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基层科普组织体系,全县8个镇(街道)全部成立科协组织,吸纳30余名医院(卫生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到县、镇(街道)科协兼职。农技协建设实现镇(街道)和农业产业村全覆盖。科普队伍进一步充实,各类科普员2000余人,科技志愿者3000余人。
二、建立科普考核机制,落实科普经费保障
县委、县政府每年将包括科普阵地建设在内的科普工作纳入县级创先争优和党政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也将科普工作纳入部门、镇(街道)考核和表扬范围,为科普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保障。2020年以来,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科普工作先进单位、个人进行了通报表扬;各镇(街道)和相关县级部门每年对各领域科普工作成绩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扬激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及相关文件要求,蒲江县将科普经费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长。同时,相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经费支持,近年来,省市科协、科技、教育、应急、文旅、宣传等部门支持我县科普阵地建设相关经费500余万元,主要用于科普场地建设、科普设施维护等。为确保科普经费发挥实际效用,蒲江县每年开展科普经费绩效评价,县财政局、县科协于2020年联合出台《蒲江县科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规范了科普经费的申请、审批和使用。
三、推进科普阵地建设,打造示范亮点工程
近年来,蒲江县按照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需要,深入推进科普场馆、基地、科技活动室、文明实践站中心(站、所)、党群服务中心等科普阵地建设。先后建成KUKA机器人科技馆、卫农天敌科技馆、蒲江昆虫科普馆等科普场馆,新县博物馆正按照高标准推进建设,即将投入使用。建成县应急救护科普基地、北街小学科普基地、明月村陶艺与印染科普基地、新朝阳植保科普基地、三匠苦荞食品科普基地、蒲江气象科普基、蒲江县柑桔种植科普示范基地等18个科普基地,获评国家级科普基地1个,省级科普基地4个,市级科普基地3个。全县70%以上中小学完成科技活动室建设。依托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党群服务中心等建成村(社区)科普活动场所103个。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和增加政府投资,建成大兴猕猴桃国际公园、甘溪明月村、成佳麟凤村、西来铁牛村和铜鼓村等绿道科普点位,新建世纪广场等点位科普画廊。
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创新科普阵地建设方式,打造示范亮点工程。如县红十字会、县文明办、县总工会各自对上争取,整合资金140余万元,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应急救护科普基地。县应急局、寿安街道通过积极对上争取,建成县应急科普安全体验中心,定期开展应急安全体验科普教育活动。蒲江电视台、蒲江发布、科普蒲江等平台资源,开设科普专栏,扎实推进大众科普。其中,蒲江电视台《田园采风》栏目中开设“科普大篷车”专题科技节目,邀请中、小学和幼儿园学生担任主持人,深受少年儿童喜爱。阵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以示范带创建、以创建促示范”的工作思路,先后实施了科普示范基地、示范农技协、科普示范社区等示范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在科普基地建设方面,依托全县柑橘、茶叶、猕猴桃三大农业主导产业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成佳镇茶叶核心种植区、朝阳湖镇柑橘核心种植区、大兴镇猕猴桃核心种植区,打造了集科研、生产、销售、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科普示范基地,加快形成“一镇一基地、一域一主题”的科普格局,已成为蒲江旅游科普的一大靓色,不仅起到了科普知识的作用,更促进了当地农民致富增收。其中,蒲江县左楷说农科普基地被中国农技协评为2021-2025年度科普教育基地。在农技协建设方面,实现全县镇(街道)覆盖率100%,产业村覆盖率100%。充分发挥农技协技术科普和产业推广功能,以进社区、进乡村、进果园、进茶园、进田间“五进”活动为载体,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和产业宣传。其中鹤山果品协会因科普工作成效显著,先后两次获评“全国百强协会”。2022年5月,蒲江县农技协建设工作在成都市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在科技小院建设方面,依托基层农技协、涉农企业、四川农业大学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建立“四川蒲江果业科技小院”,通过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开展产业调研及病害防治、技术培训等工作,推动实现30余个柑橘品种在我县落地试验,对我县柑橘品种改良和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等发挥了积极作用。2019、2020年,蒲江果业科技小院连续被中国农技协评为“十佳科技小院”,2021年被四川省农技协评为“四川优秀科技小院”,2022年被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联合评为“支持建设的科技小院”之一。2023年7月,在四川省科技小院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交流观摩活动中,蒲江县科协就蒲江果业科技小院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作经验交流。在科普示范点打造方面,依托“左楷说农”等农技科普抖音号、“两个替代”(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农技服务站等,重点打造两河村、铁牛村等产业科普示范点5个,建设示范基地1.1万亩。
四、开展系列科普活动,提升科普惠民实效
一是围绕青少年群体,大力培养科学兴趣。全县中小学科学教师配备率100%,县科协、县教育局每年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系列活动50场(次)以上,每年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科普实践活动20场(次)以上。文靖学校科学教师获评全国科技优秀辅导员、省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其编写的《和爸爸一起学编程》获科普课程研发全国二等奖。寿安中学科创团队制作的“准确模拟半保留复制的DNA模型”获得成都市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二是围绕农民群体,持续提升技术能力。围绕全县农业提升行动,大力开展产业富民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和致富能力。近两年来,全县开展线上线下农技培训720余场,培训农户6万余户,培训人数10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3.2万份,推广普及新品种、新技术13项。
三是围绕城镇劳动人口群体,不断提高科学素质。近两年来,按照科普工作要求,由县科协牵头,县教育局、县人社局等相关单位密切配合,整合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就业训练中心、职业技术学校等科普阵地,广泛开展各类培训70余场,受训人员达11000人次,一批城镇失业人员通过培训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四是围绕社区居民群体,广泛倡导科学生活。充分利用镇(街道)及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等科普阵地,长期面向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等群体对象,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通过科普大篷车进社区、社区科普学校老师授课、聘请行业专家授课等方式,让社区居民听科普课、上科普网站、议日常科学常识。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社区科普宣传78场(次),受教育居民达7200余人(次)。
五、围绕产业精准发力,科普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以来,蒲江县将全域推进“两个替代”作为全县中心工作之一,县科协等部门及各镇(街道)紧紧依靠文明实践站(所)、党群服务中心、科普大讲堂等科普阵地,组织行业专家、技术人员向果农解读《蒲江县全域实施“两个替代”工程争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工作方案》,讲授科学种植知识,提升农户种植水平,成为助推“两个替代”实施的生力军。至2023年10月,依托各科普阵地累计开展“两个替代”线上培训会70余场,线下培训会180余场,培训农户6万余户,培训人数达18万人次。同时,在鹤山街道、西来镇、朝阳湖镇等农旅融合发展典型区域等重点区域,动员生产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农业经营主体率先接受“两个替代”,开展“两个替代”示范基地建设,联合社会化服务组织,采用“半托”“全托”“技术托管”等服务模式,打造示范基地32个,辐射带动“两个替代”技术应用2万余亩,带动托管地块亩均降本600余元、增产10%以上。
2022年,通过“两个替代”落地应用,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零农残”耙耙柑价格高达10元每斤,且未上市就售罄;寿安街道吕石桥村“零农残”耙耙柑每斤高于市场行情价2元。2022年6月,成都市副市长鲜荣生同志在《蒲江县关于科普惠农助力乡村振兴有关情况的报告》上作出肯定性批示。
六、“请进”“走出”融合交流,创新科普宣传模式
近年来,蒲江县创新科普宣传模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科普工作交流,持续提升科普服务的辐射圈和影响力。近三年来,先后组织科普员代表及科普基地、农技协、科技小院等科普阵地代表赴浙江、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等10余地学习考察,接受财政部和山东、湖北、陕西等地多个团队前来考察交流,推动科普建设的“蒲江模式”走向全国。同时,相关科普基地、农技协、科技小院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国柑研所、四川农科院等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开展实用技术研发,共同打造集果树病害防治、农业技能培训、产业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
因科普惠民整体成效突出,2023年1月,蒲江县成功创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2023年12月,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第三期全国科普示范县交流研讨和调研活动中,蒲江县科协围绕“建优阵地、提质服务,着力强化科普惠民实效”作交流发言。
供稿单位( 四川省蒲江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