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领导人对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精神,四川农业大学兴农新旅实践团队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紧紧围绕农旅融合和数字化发展两大主题,将实践活动从宜宾翠屏扩展至全国各地。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针对指定的乡村旅游发展示范点,开展精准匹配当地需求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实践团队在充分总结去年暑期社会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明确了今年的工作重点。一方面,团队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探索农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团队运用数字化技术,为乡村旅游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提升游客体验,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在全国各地,实践团队针对不同地区的特色和需求,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方案。团队走进乡村,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帮助村民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团队成员在切身体验乡村旅游的实践中,发现存在数字化宣传如自贡赵化古镇游客表示受抖音的景区宣传吸引而前往;数字化设施如浙江三毛故里配套有无人智慧超市、数字健身步道、光伏发电停车场、遇见小沙小程序、数字指路机器人等;大数据分析如重庆红酒小镇通过智能分析游客数据,采取精准市场营销,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问卷调查及访谈的调研结果进一步表明,数字化有利于提高景区知名度和游客的体验效果,增强了景区的竞争力,并带动游客数量的增长。
图1圆觉洞游客中心的智能机器人和游客互动
图2泸州尧坝古镇游客正在填写调查问卷
新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机遇与现实挑战并存,团队成员在调研中总结发现相关建设仍面临部分问题,包括一、数字化建设所需资金不足,难以大规模推进数字化应用;二、数字化标准不统一,国家尚未出台数字化统一发展标准,导致不同建设时期的数字化发展难以统一;三、成本高,数字化推进难度大,所需人力物力多;四、发展时间短,数字化设施设备缺乏,实践经验不足。
展望数字化旅游未来,乡村旅游前景光明。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经济的号召下,乡村旅游迎来新的广阔前景。团队通过深入与景区工作人员、当地政府进行面对面访谈交流,清楚了各地都在尝试数字化转型,实现农旅、文旅与乡村特色资源的融合。正如安岳石窟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周驰翰谈到,安岳石窟景区正在大力发展数字化旅游方式,与柠檬等安岳特色产品结合起来,以‘石窟+山’、‘石窟+水’、‘石窟+数’三种发展方式为总体布局,推进安岳县数字化乡村旅游的发展。而德阳的桂花村则建设体验区,开展农产品的粗加工,仓储,冷链运输,以及农事体验等项目,丰富农业内涵。
图3调研团队成员正在访谈周驰翰副院长
图4德阳市桂花村党委委员正在接受团队成员采访
科学调研景区数字化难题,分析提供高效解决路径。前期分为7支小分队,有组织有计划地前往四川省内、山西、浙江、江苏等地的乡村旅游景区,将搜集的调研资料分类整合,最终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贡献青春力量。
据获悉,本次实践活动已圆满落幕,实践成效显著,广受公众好评。团队负责人强调,这一宝贵成果得益于团队与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自项目初期至中期实施,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的曾慧和张婷雯两位老师全程辅导,深入剖析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态势,对团队提交的调研问卷及手册给予专业性建议,以适应乡村数字化转型需求。她们还亲临现场,评估团队实践进度,并提出指导意见。得益于他们的支持,团队逐渐铸就了追求卓越的实践精神,团队共发放有效问卷600余份,组织了两场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培训讲座,线上线下共计吸引400人次参与。同时,团队还撰写了关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和论文各一篇,签署实践基地协议2份,获得表扬信及意见采纳信各2份,充分发挥农业学子的专业优势,以实际行动推动当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人和行动。地区产业发展状况与农村基层发展动力紧密相连。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基层,深入了解乡村旅游实际状况,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付诸实践,以青春的激情绽放璀璨光芒。(李攀,余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