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益网

河南商水:特色产业焕发生机

益新闻 用户:吴川宜 14862℃

一个个猪蹄经过真空包装,摇身一变进入城乡大小超市;一斤羊肚菌经过加工烘干后身价倍增,能卖到800多元;浸泡着乡愁的历史老物件走进景区、村史馆,引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忆苦思甜……如今,在商水县邓城镇,特色产业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块金字招牌。

一口大锅、20多种配料、文火焖煮3个小时,一个个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猪蹄新鲜出炉。

小猪蹄‘熬’成了大产业,目前镇上经营猪蹄的餐馆饭店有30多家,有500多人在全国各地从事邓城猪蹄生意,年创利润上亿元。邓城镇猪蹄协会会长叶振华自豪地介绍说。在协会的带领下,他们还研制出了邓城牛肉、多味豆干、豆瓣酱等10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土产品,采取真空包装销往全国各地。

邓城油条也香飘省内外。据了解,邓城镇每年从事油条行业的有2万余人,其中在西安做油条、早点行业的有3000多人,可以说西安餐桌上每10根油条中,差不多有8根都是邓城师傅炸的。此外,邓城镇还有杠子馍、小焦鱼汤、豆沫等小吃,深受当地人和游客青睐。

民以食为天。下一步,邓城镇将着力打造餐饮行业商会,不断挖掘名菜、名吃等美食文化,串珠成链,打响品牌,以美食聚人气、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同时持续组织开展餐饮技能大赛,为从业人员提供专业技术培训指导,助推邓城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邓城镇镇长代艳辉自信地说。棚外春寒料峭,棚内温暖如春。掀开门帘,一股新鲜土壤的萌动气息扑面而来。

羊肚菌菌丝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至18摄氏度,菌丝生长要避光保湿,土壤相对含水量要控制在50%至70%。在商水县邓城镇白蛇村羊肚菌种植基地,苏修领正在棚内向种植户们讲解羊肚菌春季管理技术。

已过花甲之年的苏修领是白蛇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敢干、肯干、勤干,收获了可观的种植效益。在他的影响下,白蛇村流转土地200多亩,建起羊肚菌种植大棚200座,吸纳社员10余户,就地解决农村留守群众就近就业80余人,实现了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 乡村振兴,重在兴业。近年来,邓城镇聚焦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优做强羊肚菌、晚秋黄梨、生态葡萄等特色种植和生猪、育种羊、肉鸽等特色养殖基地14个,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2个,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难题,实现种有定向,销有方向,以稳妥可靠的订单农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走进许村,仿佛一脚踏进了诗意田园。竹林耸立、房舍俨然;清流卵石,相映成趣。漫步银杏广场,赏古树乐享乡村惬意生活;徜徉于村中的酒文化博物馆,切身体验古法酿酒的乐趣;利用废弃老宅院打造的老家院子里,石磙、石碾、织布机、虎头鞋……这些带着历史印记的农村老物件,再次勾起人们记忆深处的那抹乡愁。每年举办的油菜花节和葵花节,让许村成为网红打卡地。许多村民依靠卖小吃、土特产,在家门口挣到了旅游钱。

叶氏庄园被称为中原小故宫。邓城镇党委牵手商水县阳城文旅公司,在保持叶氏庄园原有风貌和文化肌理的同时,着力打造民宿、茶馆、博物馆、研学基地等业态,使这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去年,邓城镇叶氏庄园成功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旅融合绽放出美丽经济,景点游客多了,商户商贩应运而生,直接带动当地土特产销量倍增,农民的腰包也顺势鼓了起来。

近年来,邓城镇依托全国特色小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等文化名片,采取文化搭台,先后举行商水县民俗文化艺术节、游古镇、看叶宅、赏古树采风创作和炸油条大赛等活动,实现了乡村经济和文化旅游双效共赢,逐步打造成为商水县民俗文化旅游品牌项目。

今后,邓城镇将立足资源禀赋,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做强现代设施农业、做精乡村旅游、做优特色种养产业,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邓城镇党委书记陈书超如是说。(商水县网信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