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通勤在高铁列车上,偶然间被侧前方座椅上悬挂的中国结吸引,初见以为是列车工作人员用以营造节日氛围。我仔细环视车厢,发现并不是每个座椅都“配上”了中国结,不由观察了起来。
原来,为了给视障、残疾等特殊旅客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工作人员借助不同颜色的中国结予以标识,此举不可不谓之暖心。
暖心中国结,暖在何处?
挂起的是中国结,温暖的是旅客的出行心。中国结代表美好的祝福,也寓意连接和联通。工作人员在高铁列车上为特殊旅客悬挂中国结,以这种“隐蔽”的方式“亮明”旅客的特殊身份,方便工作人员快速辨认其“身份”,为其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相比之下,社会上有些场所的做法就显得过于简单粗暴——给特殊人群在衣物上粘贴名牌,更有甚者直接标明“残障人士拒绝入内”。悬挂中国结不仅起到了“明眼”的作用,建立起工作人员和特殊旅客之间的桥梁,更维护了特殊旅客的自尊心,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特殊”并不是“另类”。不得不说,这一举措十分温暖。
挂起的是中国结,激励的是国人的自信心。中国结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寓意着团圆、美满和幸福。在热度不断的国潮中,将其悬挂在高铁座椅上,不可不引人注目。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特殊旅客的一种祝福和关怀。这样的服务细节,让特殊旅客在旅途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让他们有了“独在异乡不是异客”的归属感,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日常,有利于激励国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文化自信。
挂起的是中国结,体现的是铁路的“独具匠心”。一次简单的高铁出行,对于特殊人群来说,其难易程度可以堪称“蜀道之难”。因此,铁路部门不仅在列车上为设有“身份”中国结,更是从特殊旅客迈出家门的那一刻起就有志愿者开始提供服务。顺畅的行程、明确的指引、精准的规划、车站服务和列车服务的“无缝衔接”等流程以及在候车室、检票口、车厢门等关键处所,志愿者们都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顾。铁路部门匠心独具,系列操作细节到位,周密详尽。如此种种,看似轻而易举,实则是相关工作人员经过反复演练、不断总结方能得出的,其间凝聚了多少铁路人的心血我们不得而知,但其“用武之处”确让旅客实实在在地受益。
总而言之,高铁列车对特殊旅客悬挂中国结的服务是一次人文关怀与工作方式创新的完美结合。每一项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背后,都是对旅客的尊重与关爱,而它又不仅仅是一种服务升级,更体现了一个文明社会的温度。“微光”成炬,照亮了每一颗回家的心。(文/王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