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舟山,这座位于东海之滨的岛屿城市,自古以来便以其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海鲜文化而闻名于世。舟山海鲜,承载了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是中国海洋美食的瑰宝。
早在远古时代,舟山地区的先民们便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与利用。他们驾船出海,捕捞鱼虾,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海洋的传奇。而海鲜,作为海洋的馈赠,也逐渐成为了舟山人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据考古学家考证,距今4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舟山地区的先民们已懂得采拾贝类以供食用,并且已经掌握了熟食加工的技术。这一发现,不仅证明了舟山海鲜历史的悠久,也展示了舟山人民对海洋资源的智慧利用。
此外,舟山海鲜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舟山,海鲜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每逢佳节喜庆,海蟹总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角。而各种海鲜节、海鲜美食文化活动的举办,更是让舟山海蟹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和弘扬。
2023年海蟹在全国螃蟹总产量一半以上。然而,长期以来,海蟹产业一直面临着人力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以及梭子蟹损耗严重等问题,以致于海蟹产业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海洋大学慧海科创团队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历时多年的实验与模型训练,提出了一种基于尖端渔业自动化装备和大模型技术的全新解决方案。
渔民对刚打捞的海蟹进行分拣捆扎
实践团队在调查中走访了大小渔港53处、海鲜市场35个、商户100+家,累计采访从业人员达2000人,并与相关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数十次,全面了解了蟹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舟山海蟹供应商店铺、舟山水产品精加工园区、海蟹养殖基地等地的调研中,他们深入了解了海蟹的加工处理流程和活动方式,以及人工捆绑和分拣技巧。
浙江海洋大学实践团队对渔民进行访问调查
经过调查研究,该团队确定了海蟹产业存在的自动化改造的迫切需求。因此,他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采用尖端的渔业自动化装备,结合大模型技术,实现海蟹产业的自动化生产。这一方案旨在解决海蟹产业长期以来依赖人工操作、人力成本高等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海蟹在加工环节的损耗,推动海蟹产业向智慧渔业迈进,为靠海吃海的渔民提供更经济便利的生产加工环境。
相关渔业自动化设备
这一方案的提出将极大地推动海蟹产业的发展。通过自动化装备的引入,将大幅减少人工捆绑和分拣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使得海蟹产业更具竞争力。同时,利用大模型技术,可以对海蟹产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
该团队已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申请发明专利七项、新型实用性专利三项以及相关论文发表5篇的成果。
聚焦海蟹市场变化,助力产业升级创新
而若这一创新方案实现,那标志着我国海蟹产业将会迎来了一场全面的自动化革命。相信在浙江海洋大学梭子蟹智能捆扎实践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我国海蟹产业将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为我国渔业的现代化转型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