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殷切寄语青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基层青年干部要牢记“三个务必”要求,筑牢信仰之魂,厚植为民之心,以昂扬的状态,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用青春和汗水奋力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补“守志如初”思想之“钙”。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坚定理想信念,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根本,基层干部更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补足精神之“钙”,防止得“软骨病”。基层工作固然环境艰苦,条件简陋,但基层干部仍要坚定扎根基层的理想信念,对灵魂深处进行“大拷问”、从思想根子开展“大扫除”,在基层的沃土上磨炼自己,认真蹲苗、蹲实,将风雨的洗礼转化为所需的养分,将绊脚石转变为垫脚石、压舱石,自觉守初心、担使命,矢志不渝地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奋斗。
补“鱼水情深”精神之“基”。部分基层干部存在迈不开腿,走不了田坎,长时间“宅”在办公室,“浮”在文山会海的情况。长此以往,干部与群众之间将产生一堵无形的“离心墙”,难免与群众渐行渐远,感情越来越淡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基层干部要发扬“泥腿子干部”的精神作风,将“为民服务”贯穿于工作始终,用方言、土话和群众拉家常,多坐坐群众的“热板凳”,多钻钻群众的“矛盾窝”,多听听群众的“心里话”,多算算群众的“生活账”,把群众当做“自家人”,把自己变成“村里人”,真正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
补“激流勇进”行动之“劲”。部分基层干部在工作上疲懒应付,缺乏干事劲头。长此以往,必然“体虚困倦”、精神懈怠、萎靡不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繁琐的工作对基层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不得半点麻痹大意。基层干部要想做好人民群众的“传声筒”和“发言人”,必须争做“行动派”“实干派”,治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气短症状,改善“畏手畏脚不作为”的孱弱体质,练就基层工作的“十八般武艺”,少一些“面子工程”,多一些“量体裁衣”,少一些“纸上谈兵”,多一些“真枪实战”,让鞋裤上沾满淳朴的土气、衣襟上浸湿辛勤的汗水,在基层的大舞台摸爬滚打。(南城县洪门镇 黎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