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注重传承、强化创新,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文化传承发展,守住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深探文化根脉,挖掘文化深度。“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遗产中,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伟大发明创造,到《论语》《楚辞》《史记》等文学力作迭出;从“万邦来朝”“天下大同”“以和为贵”等文化理念共识,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即便历经五千多年的岁月洗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生生不息、历久弥新,要积极探索民间文化,挖掘各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山区、革命老区等地区文化故事,发扬民间非遗技术,丰富民间文化和习俗。
注重文化传承,延续中华文脉。传承好优秀文化,为其赋予时代的价值。如何让优秀文化在新时代里更具有生命力,离不开人们的传承,如非遗技艺在一代代年轻人手中传承,让人看到这些技艺的别样美好。又例如,穿着汉服的年轻人乘坐高铁去赏花,让高铁也变成了流动的风景线。传承好优秀的文化,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各部门的推动。不久前,中国铁路文联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文联共同创办开启的“送文化到一线”诗歌旅程。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迈入新时代,我国坚持文物保护与传承并重,用心守好文化根脉,以文物、遗产、文字为魂,《人世间》《长津湖》等更多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精神风貌的文艺精品力作迭出,用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精品力作激扬精神、凝聚力量、展现形象,倍增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强化文化创新,拓展文化广度。“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华文化是老祖宗们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我们要加强传承和创新,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加珍贵的精神财富。要加强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尊重自由的探索和首创精神,建立多元的文化作品评价机制,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促进个性发展、鼓励个人冒尖。积极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举办创作比赛,促进文艺从业人员思想交流。(邢邑镇人民政府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