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益网

四川丹巴:开展“大手牵小手,“五红”润泽“少年心”活动

益新闻 用户:刘慕骏 15570℃

5月31日,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丹巴县开展大手牵小手、重走长征路、扬帆新征程暨同走红色路+同听红故事+同竞红色知识+同唱红色歌曲+同诉红色心愿五红润泽少年心活动。全县参战老兵、退役军人、专武干部、青年民兵、青年志愿者、城区小学六年级老师及学生共计200余人参加活动。

早上8点,城小100多名六年级学生穿着统一的红军服装,在专武干部的陪同下,与民兵、青年志愿者代表一起,雄赳赳、气昂昂地从城区小学出发,徒步前往位于丹巴县甲居镇甲居一村的红五军政治部旧址。全程10公里,翻山越岭,虽然很累,但没有一个人掉队,没有一人叫累。

一路上,老师领着学生和民兵、青年志愿者一同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唱支山歌给党听》《我们走在大路上》等红色歌曲,歌声响彻大渡河和金川河谷。引得景区的游客频频驻足,看到孩子们个个脸上坚毅且快乐的表情,时时发出阵阵掌声。

上午十点,十余名参战老兵拿着小红旗、精神矍铄地早早等候在靠近红五军政治部旧址约一公里的大路两旁,翘首以盼。当队伍走近,挥舞着手中小红旗,来到队伍中间,牵着孩子的手,一起走向红五军政治部旧址。这些老同志,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75岁,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都参加过剿匪平叛战斗。

在红五军政治部旧址院外一块浮雕前,县人武部政委刘小平给大家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勉励大家在新的长征路上,发奋图强。青年志愿者张杨柳给大家深情地讲述了红军刘志海一个党证、一块银元的故事和红五军血战高台,拼尽最后一个人,流尽最后一滴血,军长董振堂死后被敌人割头示众,78年后才找回头颅的故事,一下子就把大家带入了那个烽火连天、激情燃烧的岁月。

红色知识竞赛互动环节更是激发了孩子们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孩子们给10名参战老兵系上红领巾,手拉着老兵们的手,进入到红五军政治部旧址院内,重温了《少先队誓词》。青年志愿者们重温了《共青团誓词》,民兵表演了刺杀操,展现了新时代民兵的风采,赢得大家阵阵喝彩。

在政治部旧址二楼作战室里,孩子们围坐在当年的指挥桌前,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抗战老兵讲述当年英勇奋战的故事,深刻感受到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孩子们争先恐后问参战爷爷们当年打仗情形,参战老兵一一解答,又一次把大家带回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孩子们时而满含热泪、时而拍手叫好。中午十二点半许,孩子们仍拉着爷爷的手不想离去。红领巾和军功章格外耀眼。

活动结束前,200余人在院内再次同唱《少先队队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红色歌曲,嘹亮的歌声在院内回荡,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四名少先队员进行了深情演讲,王珂同学代表全体少先队员表达了红色心愿。

红军在那么小的时候就为国家付出,作为小学生,我们更要勤奋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六年级二班的耶喜索南同学在参加完五红活动后,深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立志要向革命先辈学习,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城区小学校长刘树勇说:从小学榜样,长大强国防。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式、参与式、互动性活动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感受红色文化魅力,在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中树牢主人翁意识。

据悉,丹巴县历来重视红色教育,注重红色基因传承。丹巴县是位于川西的甘孜州藏族自治州一个小城,人口不到五万人,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藏区留驻时间最长的县城之一,红军于1935年6月和10月两次到丹巴,1936年7月离开丹巴北上,前后留驻时间近一年,在康巴地区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组建第一支藏族红军武装。作为康巴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丹巴有几个最多:参加红军人数最多;牺牲的红军烈士最多,在丹巴境内遗留的老红军最多。

县人武部负责人谈道:幸福来之不易,通过这次活动,扩大红色资源影响力,引导全体人员以先辈们为榜样,为祖国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