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益网

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守护“星光”,成就“星愿”

益新闻 用户:刘慕骏 17918℃

有一群孩子,他们目光清澈,却对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寡言少语,总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他们犹如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他们就是孤独症儿童,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星儿”。在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就有这样一群孩子,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学校孤独症教学部致力于引领孤独症教育向科学、规范、纵深发展,为“星儿”带来希望,让“星海”不再孤单。

一、打造优质育人环境为“星儿”搭建爱的港湾

作为徐州市第一所公办的公益普惠性质的孤独症儿童康复与教学研究中心,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孤独症教学部现拥有评估室、艺术治疗室、听觉统合训练室、感觉统合训练室、多感官训练室、地板时光训练室等多个专业教育场所,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了安全、包容、友好的成长环境和科学化、专业化的康复指导,给予孤独症儿童无限的关怀和尊重,帮助孤独症儿童敞开心扉,逐渐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

二、校家社共画同心圆为“星儿”点亮缤纷世界

1.构建科学的教育康复课程

学校孤独症教育康复课程立足基础性课程和支持性课程,突出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三大特点,设置“认知与科学”“生活与社会”“语言与沟通”“运动与健康”“艺术与特长”五大领域课程,让孤独症儿童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最终促进其顺利融入社会。

2.探索孤独症教育康复模式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学校现已初步形成“1+X+Y”的教育康复模式,“1”是以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开展个别化康复,通过“VB-MAPP”“PEP-3”等评估工具进行精准评估,基于评估结果召开家长、评估师、任课教师的IEP会议,结合儿童障碍特点和家长意愿制定优先康复内容。

“X”即多样化的小组康复训练,根据儿童的评估结果,按照教育康复优先顺序进行生活情境沟通训练、感统训练、多感官训练、生活适应训练、情绪行为训练、艺术潜能开发训练等项目。

“Y”指家庭康复指导,孤独症教学部高度重视家校共育,制定了家庭沟通手册,每日与家长沟通训练情况,动态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定期开展家长需求调查问卷活动,结合家长意愿制定家长培训计划,通过培训培养家长孤独症康复的技能。

3.开展多样化的融合活动

为提升孤独症儿童的社会适应与社交沟通能力,学校分别组织了“普特融合”“大手拉小手”“社区融合”“亲子沙龙”等系列活动,为孤独症儿童社交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4.多方协同形成育人合力

学校和徐州市儿童医院签订了“医教结合”合作协议,共同助力孤独症儿童精准评估和高质量康复,近年来双方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讨、康复技能竞赛、家长培训、公益活动中进行了多次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徐州市孤独症教育康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学校融合多方力量,与儿童医学、儿童康复学专家建立联系,结合家长需求提供系统家庭教育指导的同时,与社区合作开展家长沙龙,指导社区孤独症儿童融合策略和注意事项,为孤独症儿童的个人发展提供全方位、更专业、最优质的支持,更好地服务于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星儿”撑起一片蓝天

如果说孤独症儿童是“来自星星的孩子”,那学校的教师则是“星星的孩子”的守望者,他们具备丰富的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经验,在与孩子们朝夕相伴的日子里,用专业的素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用无私的爱治愈他们孤独的心灵,用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他们打开一扇扇连通世界的大门,让这些小小的“星儿”重新闪耀光芒,照亮天空。

教师是孤独症儿童成长的引路人,他们的专业素质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学校多次派出师资团队参加国家、省、市残联组织的孤独症教育干预培训,系统地学习孤独症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孤独症教育康复技能,为学校孤独症教育康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每一个“星星的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们同样拥有真挚的情感和纯粹的内心,在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这些“星星的孩子”被看见、被倾听、被读懂,他们在爱的呵护与陪伴下,一点点走出了自己的“星星世界”,留下了一串又一串的成长脚印,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教育奇迹。

张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