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益网

税务护航“匠心”传承 助力非遗产业发展

益新闻 用户:刘慕骏 853℃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千百年间,各民族在彩云之南繁衍生息,共同描绘出云岭大地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为助力破解非遗传承人“有情怀而无效益”的发展困境,云南省税务部门以暖心税惠政策和贴心税收服务守护传承“非遗”的匠心,画好护航“非遗”产业化发展的“工笔画”。

税惠红利直达 激发非遗产业“活力”

在云南西畴县汤谷村,长久以来,当地村民一直传承着“女子太阳山祭祀”这一习俗,在多部门帮扶项目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的整合下,当地建立了集展示、体验于一体的传习馆,为游客提供参观和体验壮族特色文化的服务。

西畴县归阳民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是汤谷村文创孵化重点项目,通过建造民族彩绘车间,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带动村里的妇女重拾传统彩绘技艺一起创收增收,乡村旅游加上手工艺产品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当地“非遗”产业化发展。自公司成立以来,当地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精准画像,点对点上门为企业个性化送上税惠政策,推动企业享受真金白银的实惠,让传统非遗产业焕发新的生命力。

“税务部门为我们量身打造税惠锦囊,鼓励用活税费优惠政策。过去一年,我们享受的免税销售额达20多万元,‘真金白银’的税惠红利让我们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西畴县归阳民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龚金平说道。

被评选为云南省“非遗伴手礼”的壮族花米饭是壮族人民每逢春节、赶花街、过小年等传统节日走亲访友的必备赠品之一,如今花米饭也逐渐走向了千家万户的饭桌。

为传承壮族花米饭的手工制作技艺,丘北桑秋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 ”的模式,在弘扬民族传统美食的同时,带领当地居民走上“致富路”。当地税务部门积极履行税收职能,依托线上集约处理中心为企业开展政策辅导,线下组建税务蓝服务团队上门问需,精准推送税惠政策,助力“非遗”企业发展。

据介绍,2023年以来公司享受免税收入近3万余元,公司法定代表人何琼鑫表示:“感谢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让我们能够将本地传统非遗文化一直坚守下去。”

便民服务升级 激发非遗产业“动能”

苗族花山节、壮族三月三……每逢云南各类民族传统节日,各族人民纷纷穿着华丽的民族服饰外出游玩,一袭花裙、一串银饰、一顶花帽、一双花鞋,无不诠释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为助力“非遗”企业发展,云南省税务部门强化服务措施,深入刺绣、织锦、扎染等民族文化企业,通过“线上预先服务+线下问计问需”主动了解产业状况,为企业“量身定制”纳税服务,及时为非遗传承企业解决难点堵点。

云南博雅民族用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当地有名的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制作公司,公司的“手艺人”通过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元素相融合,推出民族服饰、布艺装饰等上百种产品。

“税务部门经常上门辅导我们解决涉税事项难题,每一项政策、每一次服务都在增强我们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信心,让我们看到了税务部门帮助非遗传承企业做大做强的意愿和决心。”公司法定代表人杜坚感慨道。

同样享受税务部门便利服务的还有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周艺畅说道:“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我们的种植基地越来越大,现在我们又靠着传承百年的‘西枫斗制作技艺’将铁皮石斛制作成香包等50余个特色产品,成为了年轻男女参加‘三月三’不可或缺的‘随身物品’。”

坡芽歌书是富宁县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制作绣被、绣服、绣鞋等传统饰品和衣物而著称的“坡芽刺绣”就是其重要传承形式之一,其精美的绣品远销广西、贵州等地。

为助力非遗传承,当地税务部门组建“萤火春风”税收宣传服务团队,深入了解“非遗”企业的特点和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量身打造精准政策宣传辅导服务,用优质贴心的服务为“非遗”产业持续向好发展保驾护航。

“我们不断发展向好,离不开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有工作人员在各种涉税事项办理环节的‘定制服务’,我们才能够潜心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富宁子越秀坊二店的法定代表人罗越说道。(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