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成功申报“扬州市新劳动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以来,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振兴花园学校以项目为契机,以“融”字当先,遵循劳而益美的教育思想,践行从“爱劳动”“会劳动”走向“勤劳动”“善劳动”的具体策略,系统架构学校“劳动+”劳育课程体系,让劳动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拓宽劳动场域,打造多元育人环境
作为一所新建的学校,如何充分利用已有设备和平台,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价值,是学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融入生活,智慧学习,健康成长”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打造了“水、陆、空”劳动教育基地,形成“池中鱼虾游,地上蔬菜有,连廊班班秀”的和谐空间场域,为劳动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将池塘作为孩子们的养鱼基地。学生们通过养殖小金鱼、鲤鱼等不同的鱼类,了解不同鱼类的生活习性,在喂食、清理鱼塘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养成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
学校将校园内每个有太阳的角落,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多个地块,命名为种植园、蔬菜基地,实行班级承包制。植物生长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学校鼓励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一篇篇观察日记,记录着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承载着孩子们对劳动的热情。
学校把每个楼层的连廊划分成块分到各班,打造空中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利用泡沫盒、废旧脸盆等材料种植小型植物。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全程参与播种、浇水、施肥等过程,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劳动带来的无穷乐趣。
打造特色课程,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为了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以“劳动—发展”为主要的育人方式,基于学校顶层设计、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师课堂实践,将劳动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机融合,形成“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将劳动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精心打造了“劳动与科学”课程,将劳动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和原理提炼出来,进行综合分析,围绕疑、学、思、做等多个维度,设置了种植中的科学、保洁中的科学、维修中的科学、美食中的科学四个学习主题。
此外,学校还将劳动教育与音乐教育有机结合,开设“劳动中的音乐”课程,引导学生在劳动中积极参与创作、表演、展示、制作等艺术实践活动,提升审美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学生们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学会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在劳动与音乐的碰撞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育。为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打造了“生活与劳动”课程,设置了清洁与整理、扬州美食、生产劳动、扬州传统技艺四个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开展多彩活动,营造“劳动光荣”氛围
学校充分挖掘校园内的劳动岗位,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教育氛围。低年级开展校园“爱绿护绿”行动,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绿化的全过程,用心装扮校园;中年级进行三岗“服务区”行动,设置食堂义务服务岗、红领巾服务岗、文明礼仪示范岗,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高年级依托劳动实践基地开展种植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在出力流汗的过程中锤炼意志,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为了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与热情,学校积极开展“劳动周”活动。在趣味盎然的劳动实践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大显身手,展示自己的劳动技能,感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一份份劳动成果,展现出学生们的心灵手巧,诉说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校逐步形成了文化浸润下的融美生态劳动教育体系,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在校园蔚然成风。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拓宽劳动场域,创设多维度劳动教育场景,将农业体验与家庭劳动、田园种植、科技创新、职业启蒙等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