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我是来自24级汉语言文学3班的华海楠,在今年9月的时候,电影《野孩子》上映,这部电影是根据2017年12月在陕西省渭南市的一起连环盗窃案“小偷兄弟”为原型改编的。电影的改编拍摄以及上映,让更多人去了解了这起案件的原委。因此,想借着中文人说这个栏目来让大家看见这部电影所体现的留守儿童问题。
电影《野孩子》所体现的留守儿童问题
这部电影的原型是今日说法曾经报道过的一对“小偷兄弟”。马亮从小父母离家,成为了留守儿童,辗转多地做偷窃的事情,轩轩父母把他留在爷爷身边,可以算作心理上的留守儿童。机缘巧合的机会下两个有类似情况的人相识,虽然马亮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他自己为了生存,深知自己的错误而不得不犯,轩轩在跟着马亮的时期,他从来没有让轩轩偷窃,并告诉他不要让轩轩学自己。马亮可以忍受自己的流浪与落魄,即使遇到轩轩后,他偷窃的也不过是一些吃食,只是为了不让他这个名义上的弟弟挨饿,想让他好好生长。马亮被抓后,依然关心轩轩的未来,在听到轩轩可以上学后他也非常满意,与其说他把轩轩当成弟弟或者家人,不如说他把轩轩当成了小时候的自己,他依然会记得轩轩,但不会强迫轩轩记得自己。在入狱后,也不希望轩轩看到这样的自己,希望他快乐的活下去。
这部电影更像是一种呼唤和呐喊,从被忽视的角落发出声音,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38.8万事实孤儿,他们或许会面临虐待、遗弃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多种风险,所以影片关注的不仅仅只是轩轩和马亮,还有那些因为各种原因缺失了家庭教育的孩子,他们正是因为缺失了这部分道德与情感的认知教育,导致他们为了生计习惯了偷和抢。“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句话放在这里就是这些儿童的生活写照。当导演把这个事件改编成电影的时候,不是为了把它变得娱乐化,影视化,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其背后的事件与社会现状——留守儿童,流浪儿童、情感孤儿。如今马亮已经出狱,轩轩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或许他们二人是幸运的,但这一类人群仍是我们所需要继续关注的。
最后,我们没有办法去评判这个事情的对错,站在法律的层面上:马亮犯了盗窃罪,在社会道德方面上,偷窃是道德层面的缺失。但当我们站在马亮的视角上,原生的家庭,留守的生活,流浪的逃离,低下的学历,这一切都是没有办法的。任何事情都有多面性,不要过多的站在某一个角度去评判,“在乌鸦的世界里,天鹅也有罪”。未知全貌我们不予评论,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个电影多多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流浪儿童的心理情感,让此类问题成为社会重视的话题,让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法律得到完善。现如今,这部电影已经在国外上映,真正做到了“这个世界,不会遗忘他们。”愿借电影之光,照耀更多“野孩子”。
END
● 中文人说 | 构筑坚实基石,实现伟大复兴
● 喜报!我校马院教师在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中喜获佳绩
● 安全教育|遇到车辆冲撞怎么办?这些技巧必须要掌握→
总监制|田胜凯
监制|张炜
编辑|中文系新闻中心 蔡玮煊
撰稿|中文系新闻中心 华海楠
图片 | 中文系新闻中心 华海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