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电话,一次帮助……这个冬天,这一暖心举动或许能帮临时遇困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记者从河南省民政厅获悉,目前,“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正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在强化科技赋能等举措的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积极参与,一旦发现周围有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请及时拨打当地救助管理机构的值班电话。
为切实保障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确保其安全过冬、温暖过冬,我省“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从2024年11月11日启动,至2025年3月15日结束,是各地民政部门今冬明春的一项重点工作。
根据省民政厅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要前置救助关口,提早与气象、卫生健康、疾控等有关部门沟通会商,针对今冬明春有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等情况,健全完善快速响应机制,扩大覆盖范围,扩充救助服务力量,广泛利用各类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各地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要加强救助物资储备,创新救助服务的供给形式,提升专项救助行动精准度,建立重点人群信息台账,做到重点人群“一人一档一画像”。各地要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救助热线全天畅通,接到求助线索后及时响应。
加强街面巡查,也是扎实开展专项救助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通知要求,各地救助管理机构要加强与公安、城管、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协同配合,联合开展街面巡查,耐心劝导、引导临时遇困人员到救助管理机构或临时救助场所接受救助。对危重病人、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要妥善护送其到医疗机构接受救治;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要劝导护送其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及时开展送返工作;对无法提供个人信息的老弱病残等人员,可以先行救助再查明情况;对经劝导仍不愿入站接受救助的人员,要提供御寒物资和食品,告知并留下求助联系方式,做好后续跟踪。
各地救助管理机构要细化落实照料服务职责,根据受助人员性别、年龄和身心状况分类施救。对突发急病的受助人员,按照规范的诊疗程序及时送医;对家暴受侵害、务工不着、被盗被抢等临时遇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对无法提供个人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要加强救助寻亲工作,及时发布寻亲公告,会同公安机关利用指纹、人像、DNA等数据甄别查询,加大“互联网+”救助寻亲力度,尽快帮助他们回归家庭。
据了解,目前,全国正在开展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我省开封、洛阳、商丘、驻马店、省救助管理事务中心5个试点单位均在推进织密服务网络工作。